這是最近困擾我很久的一個問題。
原因是這樣,某次偶然的機會,在某個網站看見有同好以D200轉接Hasselblad C 150mm F4這顆鏡頭的試拍照片,挺美的!由此在心中萌發了D3接Hasselblad鏡頭的想法(惡魔!)。依照先前使用Nikon原廠的PC鏡的經驗,成像銳利自然不在話下。因此對大像場的鏡頭抱有好感。再加諸其他網站的毒害下,開始有毒癮發作的徵兆。
Nikon D3要轉接中大片幅的鏡頭並不難,甚至還可以找到有移軸功能的Pentax645轉接環。觀察結果,我發現Hasselblad的接環含蠻普遍的,再加上Hasselblad的鏡頭似乎在2手市場有比較多的選擇,所以打定主意以選擇轉接Hasselblad的鏡頭為計畫目標。咦?好吧,我承認,我選擇Hasselblad真的是因為Hasselblad的虛榮。
Hasselblad鏡頭,我想不必多做介紹,因為知道它厲害的地方的人,一定比我知道的還詳細;不知道他厲害的人,我說破嘴,你也不會理解他的厲害之處。會想要追Hasselblad除了他的名氣之外,就是他一系列Carl Zeiss代工的鏡頭(喔!T*鍍膜!),那幽黑的鏡身所散發出來令人無法抗拒的氣質。就這樣,補完計畫啟動!
Hasselblad轉Nikon的轉接環,市面上有很多款式。一般來說,日系Kenko的最被推崇,不過我覺得台系的做工也不差,而且有價格優勢。雖然Hasselblad鏡頭系譜中款式眾多,但基本上都可以透過同一轉接環轉接Nikon機身上。轉接環部分沒什麼問題,小菜一碟。
鏡頭選擇上就比較麻煩了。Hasselblad的鏡頭系譜,分枝繁多,許多鏡頭都改款過好幾代,但是絕大部分的鏡頭光學結構都沒啥變動,像是我看中的經典人像鏡頭 Sonnar 150mm F4,經過C、CF、CFi幾代改變,其光學結構都沒有變化,只是採用更新的鍍膜以及鏡筒設計。這表示一開始設計的光學結構就已經相當優異(這夠屌,我喜歡)。Hasselblad的鏡頭改款主要是針對不同機身上的功能變化需求進行鏡頭設計改款,這樣讓我的2手鏡頭選擇變得更多樣,預算也更為平民化。以Sonnar 150mm F4來說,從最早的無鍍膜白頭到CFi的T*黑頭,價格區間就能從10K到100K(台幣)之間(都是8成~近新品),我是鎖定第一代T*鍍膜的CF版本,預計價格13K台幣左右(還算蠻新的呢!)。另一個目標是80mm F2.8,價格就稍高些,約要15K才能拿下堪新品(8成新,無包裝)。OK,鏡頭選擇上基本也沒有問題,錢砸下去就是了。
視角部分呢?這個就像是全幅的鏡頭用在APSC上類似的道理。D3接上Hasselblad 150mm後,視角會縮小,按照所得到的說法,就是與全幅DSLR上用90mm的焦段與視角相仿。90mm算是中望遠焦段,算是我愛用的焦段。相對之下,似乎80mm F2.8變成標準鏡。另外,150mm的最近對焦距離"聽說"是1.6m左右,這樣對我來說還算可以接受。
那畫質方面呢?就像當初組我現在這支鏡頭群,全部都是選擇全幅鏡頭,自然就是想要佔些畫質上的小便宜(中央解析力好)以及做後來全幅DSLR的鋪路。如果D3轉接Hasselblad的鏡頭,也同樣可以擷取鏡頭中央那塊解像力最好的部分(光看Hasselblad的MTF圖,就會令人肅然起敬),理論上應該是畫質絕佳!但是這一部份在網路上爬了些文之後發現一件事:眾說紛紜。
基本上,120片幅的鏡頭轉接到135片幅上到底在畫質上有沒有佔便宜?有沒有更好?說有的跟說沒有的各佔50%左右,並沒有一個定論。我上對岸的無忌,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串也是沒有定論。說有的人,會用MTF數據以及實拍照片說明;說沒有的人,也同樣是用了照片說明。儘管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證據確鑿,但是就是沒有辦法下定論。到底120片幅的解像力有沒有比135片幅來得高?我想這個問題是見仁見智,因為有諸多的因素都會影響測試結果。但扣除畫質解像力的優勢不談之後,轉接120片幅的鏡頭,優勢剩下什麼呢?我想,只剩下發色了吧?
儘管有人說,120片幅的粒子比135片幅粗糙而認定120片幅的鏡頭解像力差於135片幅,但畢竟兩者用途不同。曾經看過一位前輩回文說,如果是手邊恰好有Hasselblad鏡頭,那玩玩轉接、試試無妨。另外,如果你的作品不是打算放大到60cm以上,也不必刻意追求轉接120片幅鏡頭,用135片幅也就足夠了。
仔細想想,也對。為了120片幅鏡頭那傳說中的"味道"或是"畫質"(因為沒有定論),享受那種快感與虛榮,相對我要付出的代價,確實不符合經濟效益,夢也該醒了。別忘了,T*鍍膜我也有啊!(ZF100還有Arri-Zeiss的超平像場技術加持哩!)想想看手邊這四顆ZF除了讓我也享受到T*鍍膜帶來的優異光學之外,同時也讓我享有光圈連動的便利以及較輕的重量負擔,已經夠美的。剩下的就是好好的利用這些鏡頭享受攝影的樂趣吧!
呼!差一點又被捲到"設備控"的漩渦裡面去。
這讓我想起一個被大家討論到爛的老話題:面那個(鏡)頭還是後面的(人)頭重要?之前我的想法是都不重要,因為手"頭"最重要!沒閒錢、都吃不飽,還玩啥攝影呢?
但是,經過這幾天的思考,我認為我之前的答案錯了。答案應該很明顯的是人頭重要。絕不是那套什麼構圖、想法表達等等的老調,我的答案是,沒有清楚的頭腦告訴自己去分析自己要得是什麼?再多的鏡頭,再鬆的手頭,都是相同的;無法讓自己快樂,那攝影還剩下什麼?
有點沈重,不過這是閒聊啦!
話說,那天好像也有看到有人把Leica 50mm Summicron轉接到Nikon D200上面去.....
(黑鳥力子:喂....不要太超過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