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分享]Nikon黃金焦段 Nikkor 24-120mm VR F4.0

從退伍之後,攝影興趣陪著工作一路走來,算一算也… 好幾年了。雖說機身系統沒有離開過Nikon,但也前前後後從D70、S3pro、S5pro換到現在手中的D3,不變得還是Nikkor的鏡群,我就是喜歡F接環那始終如一的感覺。

在我手邊鏡頭中,有一顆算是蠻特別的鏡頭,這個鏡頭我入手得相當早(編號03),可以算是元老級的鏡頭。
她是集當時Nikon lens科技大成,擁有絕佳的黃金焦段,身價不菲,但是在我的鏡群中,她的畫質算是我不敢恭維的。
她是我防潮箱“長”客(平時不會出動,因為輪不到她),但是她卻是我蘇杭、九寨溝、日本自由行等幾趟重要旅遊的主力鏡。

黃龍五彩池,宛若天堂落下Tiffany藍的鈣化池,清澈、幽深靜謚,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DSCF4951_wide_2

九寨溝珍珠灘,流水一洩千里,碰撞著灘面礁石不斷激盪起珍珠般圓潤水滴。
Day3_48_DSCF4486_wide

西湖西山落日,波光粼粼,迎面而來的晚風吹拂著臉龐與岸邊的柳樹,很舒服的一個傍晚。
DSCF4918_2

透著陽光的槭樹樹葉,後方火紅槭樹與前景的綠葉相呼應。
_DSC1524

西新宿林立的高樓,
_DSC5353

東京迪士尼25週年慶,位於樂園入口的米奇米妮雕像。夜間的拍攝,D3的高ISO能力在VR鏡頭的加持下更顯得如虎添翼。
_DSC5063


沒錯,我說的就是:Nikon 24-120mm F3.5-5.6 VR這管。

當時看上她擁有ED、VR等先進技術,24-120mm焦段適中,乘上1.5X仍可勉強接受…等這些因素,24-120mm F3.5-5.6 VR成了我第一管FF Nikkor的變焦鏡頭!我記得當時還是特地從龍潭搭車去台北億華水貨商提回來的。雖然過了6年多,當時的記憶仍然清晰。不過當時還只是新手,對於自己該買什麼鏡頭相當無知,只會上網看評價,並沒有做足夠的功課。所以啦,提這管回來接到D70上,拍的感覺總覺得有些令人失望(或許是我期待太高)。後來有一陣子Nikon推廣DX系統相當起勁,一些DX的銘鏡紛紛出爐,像是12-24mm&18-200mm VR。尤其是18-200mm VR這管,我真的欲哭無淚啊!總有個衝動念頭想把24-120mmVR出掉,去換DX 18-200mmVR!為什麼一樣是旅遊鏡,畫質差這麼多哩?

後來我並沒有賣掉24-120VR。即便陸續入手了相當多的鏡頭焦段已經涵蓋24-120mm,即便平日她的出動率已經低到不可思議,24-120mmVR還是繼續留在我的防潮箱裡。隨著拍攝經驗的累積,我慢慢地瞭解我需要什麼樣的鏡頭?每次出遊該如何搭配焦段?拍攝的目的,環境因素,便利性等種種因素都是影響拍攝整體樂趣的關鍵,器材需要因地制宜。描寫力強、色彩還原好的鏡頭我也有,但不一定每次都是要這些鏡頭出行,端看整個拍攝活動的規劃來配器材。好比登山,有移動使用的重裝,也有攻頂極致的輕裝。這是我留下她的重要原因。

網路上對於24-120mmVR這管的評價其實很兩極,擁護者推崇她的lens科技,而評判者則對其畫質提出猛烈的批評。24-120mmVR這款是24-120mm家族第二代鏡,首次加入SWM & VR功能,說得上劃時代產品。有些批評者說二代鏡甚至不如一代鏡,撻閥聲四起,大陸網友最後將其列入到"狗頭"之列。看來二代鏡處境相當悲慘。

確實,24-120mmVR除了運用的科技因子多之外,基本上完全無法滿足我的需求。畫面鬆散、容易使曝光稍有over、畫面泛白對比不佳、色彩還原差,這些網路上大家攻擊的點,我都有蠻深刻的體會。剛開始用這管時,還蠻挫折的。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到24-120mmVR的真正優點:便利。或許您會認為這是廢話,旅遊鏡本來就是圖方便,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使用者如果把她拿來和大三元或是定焦鏡評比,自然會產生許多糾結。別人的看法我不曉得,但至少,我花了幾年才重新學習了這一點,才發現我對她的定位一開始就是錯的。有些場合畫質要求是勝過一切,但有些場合是"拍得到"、“抓得住瞬間”勝過畫質的需求。若為後者,24-120mmVR則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我覺得Nikon對24-120mm這個焦段相當執著,對於24-120mmVR的設計,在當下可說是傾其全力也不為過。雖然二代鏡堆出並未獲得大多數攝友的青睞,但不可否認的是,24-120mm這個5倍光學變焦所涵蓋的範圍,已經包含日常攝友使用焦段的80%以上,真的堪稱黃金焦段。甚至我覺得身為Nikon使用者能擁有24-120mm焦段的變焦鏡是相當幸福的一件事。2010年,Nikon佛心來著,更是推出了24-120mm的改款,改用恆定光圈。三代鏡發表後,我很乾脆地入手。

二代鏡(左)、三代鏡(右)的MTF比較。
24 120 VR MTF

二代鏡(左)、三代鏡(右)的光學結構比較。
24120VR structure

24-120mmVR此回改款,除了維持原有ED鏡片、VR(改成二代)之外,非球面鏡的採用多一枚,光圈葉片由七片改成就九片,光圈變成恆定F4.0,另外採用了近期Nikon在高階鏡頭慣用的Nano鍍膜。光學結構由原先的13組15枚小變為13組17枚,可以從MTF圖曲線重合度提升看出三代鏡比起二代鏡進步不少,預計描寫力應該會有所增進,且散景應該會更柔順。


24-120mm VR雙雄登場。不須多說,看著大大的N字標記應該也猜得出來這管就是新發表的24-120VR F4。外觀除了VR字體改成金黃色之外,在鏡頭頂端也多了圈金環,這意味著Nikon對此回改款賦予相當期望,也希望可以滿足挑剔的攝影族群。
_DSC3143


外觀上,24-120VRF4感覺稍胖,但是兩鏡的直徑均為77mm。新款長度上也稍有增加,由94mm增加為103.5mm。鏡桶材質方面,新款24-120mm改採金屬材質,讓整體的耐用度與可靠性大為提升,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重量由原先的575g一口氣來到710g。題外話,舊款的24-120mmVR在上回前往日本自由行的時候,連同D3上演了彗星撞地球,直接由肩上滑落撞擊水泥地面。事後確認,只有遮光罩擦傷,奇蹟的是鏡身無損壞,光軸也沒有偏移,嘖,該說運氣好呢?還是舊款鏡頭就很耐用呢?
_DSC3134


恆定光圈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濾鏡尺寸的增加,由原先的72mm來到77mm,看來很多濾鏡要重買了。不過讓人感到巧合的是,24-120mmVRF4的濾鏡尺寸與大三元中的24-70mm & 70-200mm相同,這讓擁有N鍍膜家族鏡頭的使用者荷包不必瘦那麼多圈。
_DSC3137


將變焦推到望遠端,新款的鏡筒同樣是兩截式,長度明顯較舊款的來得長。外變焦的設計最令人詬病的正是入塵問題,不過為了體積考量,似乎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變焦環和對焦環位置則沒有更動。
_DSC3157


鏡身背面記載鏡頭所採用的設計與產地訊息、序號。很多人在意的產地訊息,新款產地由先前的日本轉移到泰國。雖然我還是喜換日製,不過泰國的品管還不算太差,也算能接受。產地問題得見仁見智了。
_DSC3159


原廠隨付的遮光罩,因為濾鏡尺寸改變,遮光罩似乎有重新設計,感覺比較寬些。
_DSC3162


24-120mm VR F4普公開,就已經有網友唱衰她,或許是二代鏡真的不夠成功。同期發表的28-300mm成了24-120mm VRF4的比較對象,網路上不乏兩者的sample比對,似乎前者的銳度較佳,又是掀起一波熱烈的唇槍舌戰。三代鏡幾乎是二代鏡兩倍的身價,摻者畫質的問題,都成成了她的原罪。

當然,我還是入手三代鏡,一方面我也是時候該更新這焦段的主力鏡,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三代鏡的進步。果不其然,三代鏡到手之後,她並未讓我失望,一反二代鏡有需求才出動的模式,三代鏡基本成為我新的變焦鏡機身蓋(大宗還是以定焦為主)。大致說說我的心得:

1.畫質突飛猛進。比起二代鏡,這點真的進步不少。這也讓我原先該焦段中另隻主力鏡:24-70mm F2.8的Sigma可能要退居二線,24-120mm VR F4已經滿足一般拍攝的需求,甚至超越副廠大三元的態勢,不單像是旅遊鏡的實力。

2.黃金焦段。誠如前述,24-120mm涵蓋了日常生活中大部份慣用的焦段,加上最近對焦距離50cm,這鏡頭拍景、拍人都合適。在沒有特定拍攝目的的出遊時,我一般都會選擇50mm、35mm這類定焦鏡,除了定焦鏡之外,我想,24-120mmVR F4也是一個很讚的選擇。

3.色彩還原佳。這點真的讓我感到相當驚喜。同為變焦鏡頭之中,24-120mm VR F4可能是我目前手邊色彩還原最棒的(是說我也沒幾隻變焦鏡)!但偶爾色彩表現太過討喜,這對傳統Nikon 清淡的特色有一點不同。但是這個也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的問題。

4.周邊失光仍然嚴重。這個問題看來還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改進。雖然縮光圈或是CaptureNx2調整一下就可以搞定,但是還是把他算作是一個瑕疵吧!

5.防手震有明顯得進步,這個應該不用多說,有用過VR2代的讀者應該都曉得。但是,VR進步了,我拍攝的主題改變成拍小孩,還是一樣糊掉了(當然不是VR的錯,是我家柚子太調皮了)。

6.鏡身設計有所進步,金鏡身的質感與耐用性賦予了這隻鏡頭另外一個層次,也顯示出Nikon此回的用心。不過呢,代價就是我的肩膀變得比較容易酸痛…將近2Kg的機絲不是鬧著玩的。 ^_^


我家柚子,合焦處在眼睛處,放大後,臉上的汗毛清晰可見。有9片圓形光圈的加持,後方散景過渡自然。
_DSC3822


另一個使用24-120mmVR F4拍攝的景,高雄元宵環港煙火秀(有後製)
_DSC3263

最近都是拍我家柚子,所以沒有更多的照片可以當作範例。承前所提及,這個焦段我覺得也不需要去比對些什麼光學效果或是描寫力,因為她最大的的優勢就是便利。而這個在旅行中最能受到實質上的差異。

使用幾個月下來,我對24-120mm VR的改款感到滿意,甚至是Bravo!不論適合焦速度以及光學表現,基本上我覺得Nikon這次改款是值得贊許的,但是,售價能不能被消費者接受,那就要看看大家的反應。以5倍光學的這個黃金焦段,我想短期之內應該無人能出其右了吧!

2011年5月21日

[寫真]摩登超人

其實,除了牛仔很忙之外,超人也是很忙碌的。
_DSC3822


只要有危險出現,超人立刻會為你奔赴現場。
_DSC3690


哪怕是為你翻山越嶺,也在所不辭。
_DSC3693


甚至是晒衣服的小事,也難不倒我們的超人...
_DSC3666


不過,超人會偷吃洗衣袋...
_DSC3681


有的時候還要保衛地球,打倒宇宙怪物麻麻。 “看我的肥腿踢~“
_DSC3696


喔... 看來我們的超人失敗了,宇宙怪物麻麻毫不客氣地把門關上。
_DSC3714


呼,果然超人是很忙的~ 粉累~
_DSC3683


作為現代化的摩登超人,當然要有一些值得炫耀的摩登工具。就像是...
_DSC3654


對,小獅子飛碟~
_DSC3660


如果不能在天上飛的時候怎麼辦?沒關係,這是超人的三輪跑車。
_DSC3649


騎累了還可以看一下電視...
_DSC3717


如果天冷了,還可搭配超人披風,防寒保暖。
_DSC3737


說到這裡,大家知道超人跟什麼東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_DSC3750


對啦!是電話!果然老師在講,大家都有在聽~
_DSC3753


做為一個摩登超人,怎麼可以再被傳統電話亭束縛住呢?這是最新型的攜帶電話~ 讓你拿到哪裡,就可以講到哪裡!
_DSC3758


講到哪裡,就變身到哪裡~ 等一下,我有電話進來~ ”喂?啊!是啊母,好,好,我再玩五分鐘就回家...“
_DSC3764


不要懷疑,這個電話真的是攜帶方便,你看~ 即使你沒有手可以拿電話的時候....
_DSC3778


我拉...拉...拉...,電話就跑過來了~沒有騙你吧!這真的是攜帶式行動電話!!現在帶著你的門號加入柚子電信,這隻攜帶式電話馬上送給你,還有送通話費喔!
_DSC3784


好了,時間到了,我該打卡準備回家... 變身!!
_DSC3699

趕緊來回,大家ByeBye了~
_DSC3704

2011年5月15日

[分享]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

嗯,看到熟悉的牛皮紙箱,我又敗家了。
_DSC3339


這是今天的主角,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包裝相當小,裡面有兩個connection kit。
_DSC3342


這是實際內裝的物品,說明書與Connection kit。
_DSC3345


Connection kit的近照。一端是連接iPad的標準iOS接口,原廠還很細心地附了一個透明的蓋子,但是我想應該沒多久就會被我家柚子弄丟了吧!?Kit的另一端則分別為SD card插槽與標準的USB插槽。
_DSC3355


只要將Connection kit接上iPad後,插入相機的SD card,iPad內建Photo的程式就可以讀到SD card內的相片。但似乎SD card內要維持數位相機的目錄結構,iPad才能認得。
_DSC3361


啊,萬一相機是吃CF卡呢?沒關係,另外一個kit是標準的USB接口,只要有連接線就可以把數位相機與iPad連接,這個範例就是用iPad連接我的D3。相同地,可以讀取相機內記憶卡的圖檔。所以,不用擔心你的相機是吃奇形怪狀的記憶卡,基本上都沒問題。
DSC00407


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小工具,其實我也是觀望很久才決定入手。入手的主因是因為每次休假或出外旅行時,為了讀相機的照片還得背上我的MBP,之前沒有柚子的時候還可以,但是現在完全不行,光柚子的行李就已經塞爆我和力子的包包。入手這組kit,讓iPad搖身一變,變成可以播放我D3拍攝的圖檔,這個在旅店檢視時式很方便的,如果有WiFi,還可以直接上拋Flickr之類的網站。或許你會想問:萬一,只有拍攝RAW檔(和我一樣),那該怎麼辦?經過我的測試,至少D3的NEF檔可以被讀出來。

其實,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的加入,甚至可以讓iPad變成OTG的角色,旅行終將照片copy到iPad中觀看與儲存,回到居住地後再藉由Mac將照片同步出來。但是說真的,iPad的內建容量太低,不合適拿來儲存,有一點點可惜。另外,iPad可以直接觀看NEF檔,算是十分實用的功能,但是iPad沒有內建影像編輯的程式算是比較可惜的,否則簡單的後製也能夠透過iPad進行,那就太完美啦。

2011年5月1日

[後製]討厭的二線性

一般來說,鏡頭的等級差異,除卻描寫力與色彩還原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散景的能力。散景中,二線性算是嚴重扣分項。二線性的存在與否跟鏡頭光學設計有密切的關係,如何使散景漸層得漂亮,如同奶油融化一般柔和,這還得要看鏡頭的本質。二線性的正式名稱應該是:二線性像差。這是因為鏡頭在放射(sagittal)與同心圓(meridional)兩個方向解析度存在不匹配的差異,形成“散光(astigmatism)”的像差,散景會呈現一種扭曲的狀態。用普及一些的說法,出現二線性,散景裡物體邊緣仍然相對清晰,有一種化不開的感覺。雖說二線性與鏡頭光學結構習習相關,但是被攝物體的線條如果太強,也會出現類似二線性的散景。散景出現二線性,一般來說,會干擾讀者的視線,讓畫面變得僵硬、雜亂無章。但是,並非二線性都是不好的!如果運用得當,能夠呈現出另外一番風情,如返折鏡的甜甜圈散景。

翻出過去我的作品,上面這張高反差的光點是形成二線性的標準場景。圖中光點的散景在擴散過程還保留了邊緣,讓樹陰+光點的散景看起來比較散亂,有搶前景的嫌疑。


下圖是另一時期的作品(看簽名檔就可以發現),順光下背景的花朵也是二線性的危險區域,不過這管散景化得就很棒,背景物體雖雜但經過散景處理後,還不至於與前景格格不入。
_DSC7989

由兩張作品比對應該可清楚知道二線性存在對畫面的影響,二線性多出現於最大光圈,通常縮一級光圈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改善。以現代的鏡頭光學設計,二線性出現機會已降低不少。但是,對於一些高反差下線條特徵強的景物,仍是無法逃脫二線性散景的命運。


這回前往農十六拍攝波斯菊時,發現如果處於較高位拍攝,波斯菊的枝蔓莖葉都會入散景。此行帶去的是Sigma 150mm F2.8,望遠焦段在散景能力佔了些許的便宜,但確仍有化不開的現象,像背景的莖葉,有些更成了類二線性的散景。雖說鏡頭與拍攝場景條件搭配下,似乎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最佳的,我還是在想:後製作有無努力的空間?這讓我聯想到近期SONY推出卡片機的散景柔焦功能,為何我不用CaptureNX的"選擇控制點"功能試試看呢?

_DSC3458_Org
這是原始處理前的照片,下方莖葉的二線性讓畫面有一點雜亂,搶了上方波斯菊的焦點。


01
接下來使用CaptureNx的選擇控制點功能,點選要進行柔焦的區域。


01
這是選擇控制點的mask區域,只有綠色區域將會進行後續的調整。這也是我認為CaptureNx很棒的地方,CaptureNx會自動篩選形成漸層mask,這讓微調過程更加自然,而mask建立不必像Photoshop那樣複雜。


02
接下來只要調整高斯模糊的參數即可。


_DSC3458
這是成品。下方莖葉區域的散景柔焦更加smooth,整個調整過程並不會影響花瓣上合焦的銳利。利用高斯模糊來抹去二線性的方式,感覺還可行,以後救援二線性問題時就可以搬出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