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分享]Bowers & Wilkins MM-1

P1000956

前年入手Apple Airport Express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規劃未來家中的網路以及音響系統。當時所規劃的正是Airport Extreme + Express架構做為家無線網路骨幹,這部份後來已經陸續實現。而音響系統則是以B&W Zeppelin為目標,原因無他,除了音質、工業設計還有她的多樣化輸入。但是後來因為沒能回去工作,暫時要再流浪一段時間而把這兩項耽擱下來。直到最近,原先規劃的無線網路才提前實現在我的宿舍裡。音響系統則是無限期暫緩。

雖說後來入手的MacBook Pro內建揚聲器的音樂輸出表現比起Asus W7已經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但是,某些情況總覺得不太夠力,而我並不愛戴耳機聆聽音樂。在慾望的驅使之下,我開始了survey。基本上,為了符合流浪在外,7kg的Zeppelin已經不在考慮之列,更何況她橄欖球的外觀,我想,我家柚子一定會把她滾到地上來玩耍… 所以,我主要是找尋2聲道的揚聲器,屆時搬家也比較方便。

綜觀網路上所推薦的品項,幾乎以Bose C5為大宗。此外,也有來自法國的Focal XS。這兩者都是2.1聲道,除了左右音箱,還有獨立低音音箱。相形之下,Bose C5 CP值算是較佳的選擇,但…外觀真的不太討喜,當然充滿科技感的設計是足以讓人眼睛一亮,而卻不是我的菜。

其實原本想說乾脆放棄survey,直接入手Zeppelin mini算了,但是在我上B&W官網查詢規格的時候,厚厚,讓我發現了MM-1的存在。英式的外觀設計實在是我的菜啊!廢話不多說,經過簡單的查詢後,我發現B&W MM-1與Bose C5在網路上的評價都算不錯,而各自有擁護者。既然水準表現相當,那麼在我的評分表裡,B&W MM-1會以其設計勝出。嗯,因為我沒現場聆聽過B&W MM-1的表現,這樣直接入手還是有一點點小擔心…


話說,擔心的情緒在收到這只箱的時候早已經煙消雲散。中國Apple store還挺有效率的,下訂2天,物品就抵達我手中。
P1000852


嘿休,把箱子提起來,黑壓壓地,很有神祕氣氛。重量大約2kg左右吧,並不算重。箱子上的商品照裡有iMac入照,這也說明了這款揚聲器是替桌上AIO or NB所設計的多媒體揚聲器,同時也是B&W跨界涉足此領域的第一款作品。
P1000853


開箱! 印入眼簾的是簡單的介紹與說明文件。上蓋保利龍裡有所有的線材以及遙控器。說明文件裡有提到,上網註冊後可以享有半年society of sound的會員身分,可以從B&W網站下載發燒級的音樂檔。
P1000857


上蓋抽離後,底下就是B&W MM-1揚聲器本體,左右音箱各一。
P1000858


嗯,有一點點緊張,這個音箱看起來不大,有一點點單薄,我會不會押錯寶啊?
P1000860


褪去包裝,MM-1真的是很漂亮的音箱。左邊音箱後面跟著一條連接線,這與印象中音箱不太一樣,左音箱是靠這條連接線與右音箱連絡,由右音箱作為Master。
P1000865


嗯… 感覺好小啊… 這會不會有問題啊?
P1000866


外觀是以黑色裝飾網所覆蓋,中間有帶狀髮絲金屬裝飾,上面刻了Bowers & Wilkins的商標。這個設計兼具了科技感與古典感,讚。右音箱上有顯示狀況LED燈號,金屬帶飾延伸到音箱側面,那裡切割成兩段,作為調整音量的控制鍵。
P1000893


MacBookPro與B&W MM-1,外觀設計的天生一對。兩個擺在一塊,並不顯得突兀,有相得益彰的感覺。MM-1由金屬帶飾分為上下段,而每個音箱擁有兩個單體。一個單體負責處理中、低頻輸出,而另一個單體專責高頻輸出。
P1000917


MM-1設計理念與一般的多媒體音箱不同,一般的音箱以一個單體的設計作來函蓋全音域輸出,這會使部份頻率的表現失真。而MM-1高頻與中低頻分離的設計為其忠實複製音質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MM-1--Sound--Full-range
[本圖摘自官網]


MM-1除了使用不同單體來處理不同頻率的音域,讓全音域表現更臻完美之外,B&W還融合了一些B&W特色設計到MM-1裡。好比說,B&W的壓箱寶:Nautilus 導管式高音揚聲器設計,這來自鸚鵡螺揚聲器的設計可以抑制高頻音的共鳴,產生更純淨的高頻音。
MM-1--Sound--Nautilus-tube
[本圖摘自官網]


MM-1所有輸入端子都位於右側的Master音箱上。右側音箱底部包含了電源輸入、連絡左側音箱的連接線以及連接電腦音源的USB連接線。些連接端子都藏於音箱底部,這樣使得外觀更加簡潔,不會一堆線和接頭看了就讓人心煩。
P1000921

不過,讓人比較失望的是,MM-1產地是中國。雖說中國製造的品質近年已經有飛躍的成長,但總還是希望MM-1有純正英倫血統。似乎目前B&W只有8系列High end的音箱才會是英國製。


右側音箱背面還有輸入(AUX)孔與耳機輸出孔,都是3.5mm的規格。AUX沒有支援光纖輸入這個比較可惜。左音箱與右音箱不同,連接線是由底部進入左音箱,同時她也設計了一些空間可以讓你把多餘的線材捲起來收進底部。
P1000930

或許有人會覺得怪怪的,為什麼有AUX之外,還有耳機輸出孔?其實我也是覺得怪怪的,因為要以耳機聆聽,MacBookPro上本來就有耳機輸出,為何需要在音箱背面在做一個輸出孔?事實上,這也是MM-1的特殊設計。


MM-1內建數位音頻處理器(DSP)晶片,MBP會以USB輸出數位訊號給MM-1以保持最佳訊號品質。而MM-1在透過內建DSP調整後解成類比訊號,推動音頻單體。這過過程中,DSP賦予了MM-1音質上的特色。也因為內建DSP的緣故,所以MM-1在輸出上兼具了放大機的功能。而高階耳機的阻抗通常都較高,這需要耳機擴大機來處理訊號與推動耳機,而MM-1正可擔任此一工作。官網上另外有提及,即使是一般耳機,透過MM-1的DSP輸出後,仍然可以得到較佳的音質。
MM-1--Sound--DSP
[本圖摘自官網]


音箱上方均有一片金屬拉絲的裝飾板,應該是設計上要求整體感一致,我想沒有其他的功能。(這張拍得不好,景深太淺)
P1000931


看完揚聲器本體後,還有另外一個重點,沒錯,就是鵝蛋狀遙控器。沿用Zeppelin的設計,外觀圓潤,上面有音量、電源、靜音、播放(暫停)、前進後退功能鍵。這個遙控器除了可以調整揚聲器的音量之外,同時也可以控制MBP iTune的曲目播放。如果你是Win系統,那麼她也可以控制媒體播放程式的曲目播放。至於第三方播放軟體能不能控制?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我只有iTune可以用。
P1000969


遙控器底部是不鏽鋼底座,中央圓形類橡膠材質就是電池艙蓋,旋轉就可以取下。這個遙控器我超愛,她搭配Zeppelin相當有整體感!不過表面的塑料材質與底部的不鏽鋼都是相當容易被刮傷的材質… 看來我要好好保護啊!(有人遙控器在包膜的嗎?)
P1000964


好了,介紹完MM-1是該上機試聽的時候。前面說過,MM-1是以USB作為音源來源,所以這意為著MM-1又要佔掉我MBP一個寶貴的USB…連接MM-1後,OSX自己就識別出MM-1,果然是替MBP設計的產品。未來如果韌體要更新,也是透過USB直接輸入到MM-1。

因為我並不是專業的試聽員,所以後面的評論僅代表個人淺薄的意見。

iTune啓動後,播放第一首音樂的時候,我已經牢牢地黏在MBP前面。實在不敢相信我所聽到的聲音是由這對小小的音箱所發出!音質扎實而且細節豐富,之前以MBP輸出根本聽不到的細節,現在MM-1細膩地一一呈現。與耳機聆聽不同,往往耳機聆聽時,聲音會在腦後混成一團。MM-1的音場就在我的正前方展開,稍有”一點點“深度。部份熟悉的曲目,仔細聆聽還可以分辨出前後的層次,交響樂還可以分辨出樂器所區域(當然這與音樂檔有些關係)。真的,初次聽MM-1,我的雞母皮都快要起來了。

低頻表現,聆聽了1812序曲的加農砲,低頻厚實但不致於太過,表現收斂但仍然足夠撼動人(不會有超重低音大砲轟死人的感覺)。而樂章末了的人聲與鐘聲交雜(我是Goteborgs Symfoniker的數位版本)的那段,辨識度還算不錯,沒有全部糊成一團。

人聲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位置大約落餘正前方偏下,聽起來相當舒服、溫暖。播夏川里美的專輯最讓我感動,因為如同我再次去到現場聆聽她演唱會一般(我手邊的歌手我只有去聽過夏川的演唱會),可以說身歷其境,臨場感十足。

既然是多媒體揚聲器,怎麼可以不試試電影環繞效果呢?不過手邊沒有電影可試,只有一部動畫鋼彈UC可以試播。延續音樂試聽的結果,MM-1的環繞效果相當好,所以當MS從旁擦身而過,你都能夠清晰的感受到。而且,連一些環境音:如木馬待機時低沈的嗡嗡聲...都表現的十分細膩,這都是外接MM-1才發現,先前在MBP上倒是啥都沒聽到。


我對MM-1的表現如此卓越,一開始真有些意外。仔細閱讀網上發燒友的文章之後發現,其實B&W在MM-1設計上有做過最佳化。每一種揚聲器都有其最佳聆聽的距離與範圍,一般使用前後級的落地揚聲器,聆聽距離較遠。而MM-1主要是針對AIO & NB使用者,所以B&W對MM-1的最佳聆聽距離進行縮短的調整,確保使用者坐在螢幕方即可獲得最佳的聆聽效果,事實上,由聆聽的效果來說,B&W做到了。難怪有發燒網友直接說MM-1近場(聆聽)無敵。

聆聽MM-1是相當美妙的體驗與感受,往往是專輯一張聽過一張,都不覺得厭倦。但是,MM-1並非沒有缺點,我覺得有幾點還是值得改進的:
1. 系統聲音與iTune音樂混在一起。這個是最討厭的。無奈MM-1這樣無法支援air play,沒法讓音樂歸音樂,系統提示聲歸提示聲。
2. 近場無敵,但範圍有限。這應該不算真正的缺點,因為MM-1正是為了近場聆聽而生,離開MM-1約莫3m以外,效果就會開始變差。如果能夠在讓範圍大一些,我想會更迷人。(當然這是很任性的想法)
3. 以這樣的體積,音質上已經無懈可擊。但是在高頻部份感覺如果可以再更純淨些,我會愛死她的。(像加裝8系列的高頻單元?但是價格可能...)
4. AUX支援光纖輸入。如果有光纖輸入,那麼我就可以透過Airport Express 進行air play播放,把音樂獨立出來。(是說現在使用耳機線也就可以做到,只是感覺FU不好)

5 則留言:

ethan 提到...

請問B&W MM-1可以用一般3.5街頭來連接喇叭與NB嗎(如果不用USB的話)?

Hsuzero 提到...

可以的,MM1有支援3.5mm的輸入,但是還是建議使用USB,因為真的聽得出來有差異。另外,USB接線可以支援遙控器上的功能,換言之,可以用MM1的遙控器遙控你的iTune前後跳首,是不錯的功能!

ethan 提到...

thanks, 因為有時候MAC會移動, 所以如果有支援3.5mm輸入會更方便, 不過音質上當然還是透過USB上會較好一點。

匿名 提到...

老大,問下你的MM1有底噪不,我的底噪很明顯,不知道是不是通病呀

Hsuzero 提到...

我的MM1接Macbook pro & Mac mini的底噪還好。但偶爾會有類似靜電干擾的噪聲,電源重新插拔後就恢復正常,原因也不清楚。難道...是暗示我該換A7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