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

[分享]SIGMA Dp2x

如果有人問,攝影可以修身養性,哪一部相機是最好的修身養性工具?我想,我會不加思索地回答,Sigma Dp系列。

我的Dp1初體驗。這相機真的讓人又愛又恨,優異的畫質與立體感,獨特的發色,但卻搭配了一個糟到不行的電子系統。對焦速度真的是慢到讓人著急。可能長期下來,我已經被D3 & SWM寵壞了,所以我才會覺得Dp系列是修身養性的好機子。隨著Dp1上市後的叫好與叫罵,Sigma也在Dp系列上逐步進行修正。先後發表了後綴s & x的修正版本。2008年入手的Dp1在我的摧殘下,CMOS接線好像受損,導致拍攝畫面異常而終告退休。Sigma Dp1真的是好機一部,在我還是使用APS-C DSLR時,拿來補充廣角焦段還真是不錯。

近期在猶豫是否入手Fuji X100時,偶然發現了Sigma Dp2的小改款Dp2x發表。當然,Dp2x吸引我的不單是X3 sensor的優異表現,更是改款帶來對焦速度…等的硬體提升,確實令人期待。以X100與Dp2x焦段相近的情況下,兩部相機是有一較長短的地方,但是設計理念不同以及CMOS設計的差異,仍然讓這兩部相機各自擁有其特色。幾經評估後,我竟然放棄X100改投入Dp2x的懷抱?呼呼,說起來這舉動連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彷彿是著了Dp的魔?

其實,compact再怎麼做仍然是compact,是無法取代我使用D3所累積下來的習慣,所以,對我來說compact都是玩具。而X100與Dp2x都是相當棒的,只是以X100破40K的身價,我遲遲無法下手。相形之下,Dp2x擁有價格優勢。此回,利用公司出差之便,我請同事幫我從日本帶回剛發售不久的Dp2x。


久違了,Sigma Dp系列一貫的包裝,岰黑的紙盒上,鮮紅的Sigma與慘白Dp2形成視覺上的衝擊。這是我對Sigma Dp系列的第一印象,除了機身設計獨特之外,彷彿連包裝也昭告著大家:我就是有個性,我就是不同。
P1010188


內容物與一般相機的標準配備差不多,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P1010130


其中比較值得提的是隨附光碟:Sigma Photo Pro 5.0,相較起之前的3.0來說,界面改變不少,但是演算速度似乎只有進步一些些?我用MBP跑起來仍然有一點點鈍。
P1010136


Sigma Dp2x! Dp2x的這只鏡頭同樣來頭不小,24.2mm焦段,恰好與X3 sensor對角線長度24.86mm相近,可以稱其標準鏡焦段。以往compact機身鏡頭設計在相似焦段大多會考慮Tessar或Gauss結構。Gauss的特点是大光圈有好表现,但面對點光源時容易發生耀光,而周邊失光也較嚴重。Tessar的結構相對簡單且適合微型化,但缺點是大光圈下表現較差。所以,Dp2x此回的鏡頭設計採用Retorfocus結構,常用於單眼廣角鏡頭設計。
P1010166

Retrofocus結構是源於Angenieux,1929年由Ball & Bowen提出,其設計理念源於電影膠片放映機。在放映機鏡頭前加上一片凹鏡,藉此放寬銀幕並縮短投影距離。而將光路顛倒後,則成為一優秀的廣角鏡頭結構。Retrofocus的特色在於中央表現極佳,周邊光線均勻,不易形變等。但是,Retrofocus設計最大的缺點是鏡身長度會較長,這個對於像Dp2x這類compact機身設計相當不利。Sigma的解決方案將前組鏡片採用高折射鏡片,後鏡組則採用非球面鏡的設計來達到鏡身縮短的目的。
lens_03


Dp2x正面。擁有Dp家族一慣的設計,消光機殼加上四方的機身設計,這與時下compact設計明顯的區別,也讓Dp系列獨樹一格。
P1010179


機背設計,比起元祖Dp1來說,按鍵佈局基本相近,但是在功能上明顯複雜許多。QS鍵的加入讓切換部份功能變得更加迅速,只不過,功能真的太多了,沒有熟悉之前還真是手忙腳亂。
P1010173


開機後,Dp系列的特色一樣是頗為不情願地"嗯"了一聲才把鏡頭伸出來。Dp2(x)採用Retrofocus設計,可以發現鏡筒長度確實稍長。機身左肩上的閃燈與Dp系列的設計相同,一樣雞肋,未有變化。
P1010182


Dp系列除了在外觀上、按鍵佈局、艙蓋規劃設計均極為相似。另外,我驚喜的發現,Dp2x使用的電池與充電器均與我已經下課的Dp1相同,換句話說,我多了一塊原廠備用電池。這個規劃方式還蠻貼心的,至少不會因為換了機身電池與配件通通要重來。
P1010184


連續上了13天班,雖然Sigma Dp2x到手,也沒有時間出去拍照。所以,乾脆在家自己胡亂拍。這是我在窗台拍的咖啡砂糖。
SDIM0033


嗯,這是開小花模式? 不是,這是上圖的100%截圖。在合焦處,X3的細節表現依舊讓人激賞!
100%


真希望趕緊休假拍照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