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8日

[分享]Dior旅行彩妝組

我家柚子越大越皮而且超喜歡黏力子麻麻。
_DSC0777
沒錯就是在說你,臭柚子。


柚子喜歡黏著力子,不論玩耍或是撒嬌,這是他最愛玩的抬腳遊戲。抬起他那肥短的腿然後用手去捉住腳指頭,實在想不出這有啥好玩的?不過柚子總是玩得不亦樂乎。柚子還有一些壞習慣,在他撒嬌的時候,總是喜歡拿他的小臉在力子身上磨蹭,玩親親遊戲的時候,也會在麻麻臉上啃來啃去。
_DSC0793

_DSC0834
因此,力子總不敢使用香水和化妝品,深怕柚子一不小心吃了進去,因為這些香水/化妝品都可能是潛在的過敏源。但是,也因此延伸了一個問題:總有需要化妝的場合,化妝品該怎麼買?


因為柚子的報到,力子麻麻已經好久沒有買彩妝,先前的彩妝也陸續消耗殆盡。雖偶爾還是會用到彩妝,但是機會較少,所以力子一直覺得買新品/正品的內容量太多,怕用不完就先變質了,一直遲遲沒有補充新的彩妝。幾經討論過後,我們發現各大彩妝品牌其實都有推出便攜的彩妝盒,其主要目的在於輕便、讓使用者可以帶著少量的彩妝出行,這就是我和力子想要的。雖然,便攜的彩妝盒種類選擇較少,而且也不知道是否符合我們的需要,但是秉持著實驗的精神,我們還是決定try看看。

這趟回台灣的飛機上剛好看到Dior有推出新款的旅行彩妝組,對Dior品牌也覺得還OK(可能後我妹影響太深,她是Dior愛用者),於是就掏出卡片給他刷下去。

Dior一貫寶藍色的外觀紙盒,藍色很舒服也很閃,品牌識別度夠高。
DSCF9767

褪去外包裝,呈現眼前的就是彩妝盒本體,沒有像粉餅類的商品額外附上黑色絨布袋。整體外觀延續Dior一系列彩妝的設計,表面是燙金的Dior字樣,而上蓋是呈半透明的寶藍色塑料構成。
DSCF9743

換個角度,就可以看見半透明上蓋底下還有燙金的大大"CD"字樣。隨著光影變化若隱若現,華麗但不張揚,這種設計我非常的喜歡。
DSCF9755

展開彩妝盒後,上蓋背面是一面鏡子,彩妝盒本體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主要的彩妝,下層採取抽屜式,只要稍向內按壓就會自動彈出。下層有腮紅刷、眼影刷、唇膏刷與一支眼線筆。(基本上這些是力子告訴我的)
DSCF9764

上層的眼影特寫,共三種色系,每種眼影有深淺之分,可以讓使用者自由搭配。中央一大塊的腮紅,而其上方還有一支睫毛膏。
DSCF9759

另一邊是唇膏,共有三色。唇膏表面印著Dior的字樣,說真的,頗有質感。
DSCF9765


其實我是相當佩服彩妝的工業設計,如何將這些彩妝集合起來同時又不失美感、時尚感,可真是不簡單的一件事,基本上可以稱之為藝術品。不過呢,其實左看、右看,發現這個彩妝盒還真的有一點眼熟…啊!就像是國小曾經流行過"自動鉛筆盒",像不像?有鏡子、抽屜等等元素,難怪這麼眼熟....(囧rz)



同場加映一張:沈思的柚子。有的時候我真的很好奇,柚子的手真的有這麼好吃嗎?瞧他都吃到失神了...好想偷吃一口。
_DSC0869

[寫真]旅行的心情,歸心似箭。

因為工作關係,我每隔一陣子就會過境香港。搭飛機已經成為我工作的一部份,候機的心情不再像是之前旅行中對新鮮事物的期待,取而代之的是急著見到家人的思念或是返回工作地的無奈。坦白說,總是來去匆匆,對香港機場的印象都是刻板的,說部上有什麼特別的。這回返台休假順便帶著P6000在香港機場胡亂拍些東西,做個小實驗,看看可以有什麼發現?

DSCN1586
等待,是我對香港機場殘留的最深刻印象。或許是因為對家人的思念,才會覺得在候機室裡的時間流動的特緩。


長快門下的手扶梯,像不像瀑布?紅色軌跡是空服員的衣服所留下的。
DSCN1574


通過安檢後,一般我幾乎會先去史塔巴買杯咖啡,然後坐在候機室裡,看看書,看著窗外的飛機降落、起飛。這樣一坐,通常也是要個把鐘頭。先前和力子一起過境時,還會去免稅店逛逛,如今一個人也就算了。因為香港免稅店中,算得上便宜的東西其實有限(ㄟ...
一般我都只看攝影器材)。


要真說香港機場裡有什麼東西是讓我比較有興趣的話,我想,應該屬於味千拉麵了吧!
DSCN1563
別懷疑,這絕對不是因為香港的味千拉麵口味特別好才吸引我,主要是因為在上海時,味千幾乎是我和力子每週必光臨的店,當然可能是徐家匯的店,也有可能是淮海中路的分店。Anyway,那是一份熟悉的感覺,一種回憶的滋味。口味基本還好,不過就是價格稍高 。


好了,進入機艙,坐定位置後,基本上思緒也跟著凝固,心中只想趕緊起飛,然後降落,看見來接機的力子。
DSCN1590


我想機翼是大家坐飛機一定會拍的角度,也拍爛了。不過,今天的雲頗有動感,配合畫面的傾斜,感覺還不錯,有一種動起來的感覺。不過,畫面的不平衡,確實有一點點的不安。
DSCN1593


這是由高雄返回工作地時,起飛時偷拍的(這是錯誤的示範)。不過,因為那天高雄市的夜景好美,忍不住拍了幾張。
DSCN1605


盤旋時的景色。當然,這幾張夜景都失敗了(算是上天的懲罰吧),不過由於飛機速度讓夜景的光點拉出線來,其實還蠻有趣的。
DSCN1606


這回實驗結果還算滿意,拍了不少照片,雖然大多數都沒什麼價值。不過,就打發時間來說,或許香港機場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拍攝主題,也替枯燥到不行候機室增加一絲絲趣味。
但是,我還是希望可以再快一點抵達目的地,抱抱力子和那思念以久的柚子。

2010年3月27日

[閒聊]Nikkor的兔耳朵

前面的文章"落落長",作者花了半年的時間整理,我也花了20天閒暇的時間(要上班哩)翻譯,這樣的資料是很龐大的。但是,對於Nikkor的50mm標準鏡頭還只是走馬看花的說一遍,真的要深入說明,那可以寫一本書了。

整個Nikkor 50mm標準鏡頭的歷史涵蓋了Nikon F卡口的演進歷史。所以,上面篇文章真的要看懂,必須先對Nikon F卡口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鑑於上面寫的已經夠精彩了,所以我只做一些簡單的補充說明,希望能夠輔佐大家更順暢的閱讀。50mm的型號十分繁多,除了光學結構的不同、光圈大小差異之外,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更改"光圈環"規格所引起的。

在開始之前,先來說說Nikon F"刺刀式"(Bayonet Mount)卡口。為啥叫"刺刀式"?這是有源由的。早期的鏡頭接到機身的時候,都是用螺旋卡口旋上去,最有名的就是M42卡口。螺旋卡口的最大好處就是所有鏡頭的卡口規格都是統一的,哪像現在分這麼多卡口種類?(難道是"合久必分"?)但是螺旋卡口有一些不便利的地方,最主要是拆卸不便,換個鏡頭要在那邊轉個半天,這個很麻煩的。再加上卡口的熱漲冷縮問題、製作公差,甚至長期使用的磨損以及可能的崩牙問題,這些都是螺旋卡口麻煩的地方。所以,當年Contax在分析了對手L廠的機身後,設計出這個刺刀式卡口。之所以叫刺刀式,就是鏡頭的裝卸只要按下旁邊的一個按鈕,便能將鏡頭旋下或是裝上。跟當兵的時候上下刺刀是一樣的(不過刺刀不是"用轉的")。而這個設計便一直被各家沿用下來,Nikon F卡口也是其中一個。

自從1959年尼康正式推出F卡口以來,Nikon已經走過49年頭,在過去將近50年裡,F卡口始終如一,這也是很多Nion fans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但是,Nikon可能不這麼認為,這個F卡口可是困擾了Nikon多年,所以才會上演卡口的演變史。

Nikon F卡口主要分為:non-AI,pre-AI/AI,AI-S,AF(包括AF-D,以及最新AF-S)幾個階段。雖然Nion F卡口外觀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動,但事實上,Nikon在這上面可是費盡心機。

而卡口的演變最主的目的是:把光圈訊息傳到機身上。別小看這件簡單的事情,Nikon也搞了18年才算是進化完成。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起Nikkor的最大特徵:兔耳朵(光圈連動叉),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兔耳朵可以說是Nikkor鏡頭的最大特徵,也有人叫它螃蟹箝。兔耳朵從第一代Nikkor鏡頭開始就存在了,之後經過幾次形狀上的修飾,直到最後進入AF時代,它的功能性消失後才功成身退。

最早期的光圈先決曝光時,需要以"拍攝光圈"進行測光,然後得出一個快門速度。但是這樣的方法,在一些小光圈(如:f/8)的拍攝下,對焦就很不利(觀景窗太暗)。Nikon推出Nikon F時,是採取比較新的"開放光圈測光"方式。

開放光圈測光的意思,就是取景測光時是以鏡頭最大光圈進行測光,當拍攝時,鏡頭光圈會在一瞬間縮至你所設定的光圈,完成拍攝。開放光圈測光對於微光下手動對焦或是長焦段的手動對焦來說,都是相當受用的功能。只是......機身怎麼知道使用者所接的鏡頭最大、最小光圈以及所設定光圈呢?不知道光圈數值,機身如何去計算快門速度?所以,在開放光圈測光系統上,鏡頭"光圈值"如何傳遞到機身是重要的。

早期因為對電子設計的能力比較差,所以Nikon SLR機身的測光表並不是放在機身裡的,像Nikon F就是放在取景器裡面。這是Nikon F機身


Nikon F的取景器


取景器下方,可以看到最外面有一個撥桿。鏡頭的資訊就是透過兔耳朵連接這個撥桿傳遞到機身。裡面連接一個可變電阻,可以對接收的光圈值進行計算,得出合適快門速度。


看看兔耳朵是怎樣完成傳遞光圈大小的使命,裝上鏡頭後,先逆時針轉到盡頭(此時兔耳朵已經卡住那個撥桿)。


接著再依順時針轉至最大光圈。


設定完成,檢查最大光圈的位置是否正確。圖中是f/1.4,所以會介於1.2與2.8 之間。

以上照片出處無忌


透過這樣的動作,讓機身的撥桿與鏡頭的光圈連動,相機就可以正常拍照了(只是M模與A模)。這是non-AI的年代。


這一切美好的時光很快的就被打破,隨著TTL技術興起,新的機身不再有Nikon F這種外置的測光表。這很快地讓Nikon意識到:光圈值無法再透過兔耳朵傳遞到取景器。

Nikon想到一個辦法,當年鏡頭上的兔耳朵都是被規定設於f/5.6的位置上,那正好就是12點的方向(聽說是為了美觀,但這"標準化"可救了Nikon一命)。所以,當鏡頭設置在最大光圈時,只要告訴機身兔耳朵與12點方位的相對位置,機身就知道鏡頭的最大光圈資訊。

這在1967年推出的Nikon FTn SLR機身上採用這個方法。使用者在機身上接上鏡頭後,兔耳朵一樣會卡在一個撥桿裡,使用者需要先轉至最大光圈,再轉至最小光圈,就完成設定動作。還好這年Nikon沒有考慮改卡口規格,否則就沒有現在的F卡口。

但是,不改卡口實在是無法應付相機日新月異的進步速度。Nikon又陷入另一個掙扎的深淵。1977年,Nikon又想出一個方法,在光圈環後面加上一個套環,藉由套環上面的光圈連動稜來帶動機身上的一個環,達到傳遞鏡頭的最大光圈訊息給機身的效果。

這年,Nikon正式將原有的Fmount更改為AI卡口。
這AI卡口象徵著兔耳朵成為歷史,Nikon開始把光圈資訊改由卡口向機身傳遞。但為了與non-AI機身相容,Nikon還是在採用AI卡口的鏡頭上保留了兔耳朵。Nikon AI卡口可以向機身傳遞的資訊有:1.鏡頭的最大光圈,2.設置的光圈,3.鏡頭焦距範圍。此次改進,算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Nikon花了18年時走到這一步:在不改卡口規格的情形下,實現由鏡頭卡口傳遞光圈信息到機身上。

但好景不常,隨著程式自動曝光(P模AE)以及快門先決的自動曝光(S模AE)的興起,Nikon又遇到麻煩了。先前的AI卡口看似完美,但是那只是在M模式與A模式下的假象,一進入到P模式AE與S模式AE時,Nikon就頭疼了。因為,AI卡口鏡頭在光圈小於f/11時的連動距離是"非線性"的,而P模式與S模式卻是需要"機身去控制鏡頭光圈大小",這中間便發生了問題。
為此,Nikon將AI卡口又再一次變更為AI-S卡口。

Nikon對新的AI-S卡口鏡頭做了一些修正,讓各檔光圈的連動距離變成線性。同時也在鏡頭底部增加了一些"機關"告訴機身,這是"線性"連動距離的AI-S鏡頭。當然,AI-S鏡頭上仍然可以看到兔耳朵的蹤跡。這是1981年的事情。1983年Nikon完全自動曝光的機身FA粉墨登場。

走過AI-S卡口歲月,1986年Nikon正式邁進AF卡口時代,AF鏡頭其實就是自動化AI-S鏡頭。如果AF化再早個幾年,Nikon也不會這麼辛苦。至此,我們的兔耳朵卸下它的任務,功成身退。而Nikon為了將光圈訊息傳遞到機身的那些種種機關與複雜的機械連動結構也被幾個小小的電子接觸點所取代。

在這過去的27年中,Nikon為了保住F卡口,可謂是費盡心機。而邁進AF卡口後的22年來,Nikon有沒有停止她的步伐,對AF卡口不斷的做出修正。以一個使用者來說,我們可能只是知道Nikkor鏡頭可以接在現在最新穎的機身上使用,而其中那種"想改卡口不能改卡口,不想改又不得不改"的辛酸血淚,大概只有Nikon知道吧!

對於Nikon,我有一種感覺,是一種"傳承"的感覺。不論是從家中長輩防潮箱中接過那比自己還老的Nikkor鏡頭,或是那近50年如一日的Nikon F卡口規格,都是一種傳承,一種堅持。

但,或許,當初沒有決定改變為AI卡口,選擇改變卡口大小的話,就只要多個3mm,今天Nikon要做Nikkor f/1.0的鏡頭就一點也不是問題!但也或許從此被老用戶拋棄而就此陣亡沙場?這個誰都不知道。

BTW,我還是覺得Nikkor鏡頭上的兔耳朵很屌。

[Ref.]那段光輝的日子!Nikon Nikkor標準鏡介紹_10

[Nikon (Nippon Kogaku) GN AUTO Nikkor 1:2.8 f=45mm "pancake" 標準鏡頭]

Nikkor鏡頭中只有兩支鏡頭焦段是45mm。
第一支45mm是在1969年發表,稱之為GN-Nikkor("GN"閃燈指數)。GN-Nikkor仍可被視為一個標準鏡頭。由名稱推測,GN-Nikkor是專為閃燈攝影研發的鏡頭,自動閃燈尚未問世,所以Nikon就想了一個解決方法,實際上是利用鏡頭連結並提供攝影師一個基於不同對焦距離及GN值簡易計算,以計算正確閃光曝光。老式閃燈的GN值在拍攝時需要做簡單的設定後鎖住,當對焦後,鏡頭自動會給出一個正確的光圈進行閃燈曝光。Nikon還為這鏡頭製作了一個特殊的鏡頭遮光罩(鏡頭資訊同時也印在遮光罩上,這點很特別,編號是NH-4)。

此外,她可能是唯一一支Nikkor對焦至無窮遠轉向不同的鏡頭。當自動閃燈問世並提供了更廣泛的支援其他的鏡頭,這隻GN-Nikkor定焦鏡頭必須替自己找尋出路。幸好,這支超薄Nikkor優異的光學設計廣受收藏家的青睞。她有兩個版本,都是non-Ai鏡頭,大多數都是印了"Nippon Kogaku"字樣,只有後期版本更改為"Nikon"。

鏡頭光學結構相當簡潔,是4枚3群的設計。最近對焦距離是80cm (2.6ft.),因為主要目的是做為閃燈攝影使用,所以她的最小光圈是f/32。重量僅有150公克,鏡頭長度僅31mm。注:有一些後期版本會後綴上"C"標誌,這表示該鏡頭採用改良的鏡頭鍍膜技術。

早期版本的序號是由710101到746389(1974年停產),使用NIC鍍膜版本的序號則是由760001開始。

GN-Nikkor只有non-AI版本,但後期有些換裝上AI光圈環(如圖中所示,左邊)。non-AI GN-Nikkor共有兩種版本:1. GN-Nikkor, 2. GN-Nikkor.C 。

==================================================================================

[Nikkor 45mm f/2.8P 標準鏡頭]

在2001年2月美國的PMA展上湧現驚喜,Nikon再一次發表了這支改款後全金屬銀白色45mm標準鏡。這支鏡在稍後2001年9月18日推出全黑色塗裝版本以搭配同為黑色塗裝的Nikon F3MA機身。這是Nikkor第二支45mm的標準鏡。

Nikon在發佈新聞稿中表示"...這支鏡頭滿足準專業攝影師在替手動機身如:F3A,尋找小巧MF標準鏡的需求。並且依使用者的要求也推出黑色版本塗裝以搭配Nikon黑色機身。"這支MF Nikkor鏡頭移植了30年前GN-Nikkor的諸多特徵。比較大的差異在於新鏡頭內建CPU晶片,鏡頭上的P表示她與先前的MF-Nikkor 500mm f/4.0sP IF-ED超望遠鏡頭一樣,可以回傳鏡頭資訊到機身上(包括Nikon AF底片SLR與DSLR),以支援各種曝光模式。

我不打算把45mm f/2.8P與老的GN-Nikkor擺在一起做比較(同樣的焦距,同樣的光學結構:4枚3群。),我將她視為一獨立型號,因為過去30年間已經改變太多。Nikkor 45mm f/2.8 P採用經典的Tessar光學結構,這樣設計讓鏡頭可以做得更緊湊、更薄。事隔30年後誕生的這鏡頭享受到了相當多的新技術,如:Nikon SIC鍍膜(Nikon Super Integrated Coating,比NIC鍍膜更好的技術)、圓形光圈可以讓散景更美、更自然。因為內建CPU,所以這鏡頭可以相容市面上所有Nikon SLR,包括Nikon F6、Nikon F5、F100、F80、F65,可以完整使用各種曝光模式的功能,當然,經典的FM3A也可說是專為其量身打造。

她身上有有著一些熟悉、傳統MF Nikkor的感覺:彩色數字的景深尺以及用於紅外攝影的小紅點標示;光圈環的手感實在;但是MF對焦環就太糟糕了,因為它太窄了。還有其他的特點嗎?有!她的價格相當昂貴,簡直就是專供收藏的鏡頭一樣。


鏡頭特點:
* 超緊湊設計,17mm厚度與120公克-最輕、最小的Nikkor鏡頭。
* 相容於所有CPU控制的Nikon SLR機身。
* 採用Nikon SIC鍍膜技術,呈現優異的色彩還原與最低程度的鬼影與耀光。
* 7枚光圈葉,圓形光圈讓散警看起來更自然。(圓形光圈要9枚光圈葉才夠讚啦!)
* 提供同色的遮光罩、鏡頭蓋與鏡尾蓋(黑色/銀色塗裝都有)
* 雖然鏡頭重量很輕,但是整體的組裝品質仍然不錯。
* 專用的NC濾鏡(同樣有黑色/銀色塗裝)
* 對焦時,濾鏡不會旋轉。

Credit: Image of this comparison shot of a Nikkor 45mm and 50mm AF f/1.8 courtesy of 3stones from Texas, whose online PORTFOLIO can be accessed at PBase. Image copyright © 200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F-Nikkor 45mm f/2.8P 標準鏡頭
Focal length: 45mm
Lens Type:- Standard lens with built-in CPU, Ai-S
Maximum/Minimum aperture: f/2.8 / f/22
Optical construction: 4 elements in 3 groups
Depth of Field Scales:- f/22 (orange); f/16 (blue) and f/8.0 (yellow)
Infra Index: provided by a red dot.
Picture angle: 50°
Focusing Range: 0.45m (18") to infinity
Max. reproduction ratio: 1/7.6
Aperture scale: f/2.8 to f/22
Attachment size: 52mm
Dimensions: Approx. 61.5mm (2.57") dia. x 17mm (0.7")
Weight: Approx. 120g (4.2oz)
System accessories (supplied): HB-35 lens hood; NC protective filter, matching colored lens (front and rear) caps.




(Hsuzero:想當初我也是差一點點就入手她,還好我有忍住....)



[Nikkor 50mm焦段的特殊版本]

這裡收集了一些關於Nikkor變化版本,其等效焦距是與Nikkor標準鏡相當。

我知道將Nikkor標準鏡頭與其他版本型號混在一起談,可能是不太恰當的。在這最後一個章節裡,我純粹補充一些比較特殊的Nikkor版本。
除了生產35mm SLR規格鏡頭之外,Nikon也生產許多其他類型的相機或特殊攝影用途使用,以及一小部分搭配限量版Nikon SLR機身的鏡頭。
請記住,下面有一些鏡頭雖然標示"50mm",但未必能夠像正常標準鏡提供相同的視角,例如:你可以在陸地與水下使用Nikonos RS,但在水下時她的視角會被放大...等等。所以,後面的內容僅供參考,不要與Nikkor標準鏡的系列稿混了。

請注意,部分變形的Nikkor 50mm鏡頭可能不是F接口,有的或許是不能用在35mm SLR上。

==================================================================================

[Nikon R-UW Autofocus (AF) Nikkor 50mm f/2.8 ]


Nikon著名的水下相機系列:Nikonos的鏡頭。這個特別的鏡頭是AUTOFOCUS R-UW MACRO 50mm f/2.8,搭載於AF NIKONS RS。
她是專為水下攝影所設計,當然你也能在陸地上使用她。

==================================================================================
[Nikon Nikkor-O 55mm f/1.2]

Nikon Nikkor-O 55mm f/1.2 拍攝映像管專用的鏡頭。
==================================================================================
[Micro-Nikkor 55mm-60mm]

著名的Micro-Nikkor 55mm-60mm鏡頭,可以用於一般攝影,但是她的最佳表現仍然是在微距攝影上。
==================================================================================
[UV-Nikkor Auto 1:4 f=55mm]

UV-Nikkor Auto 1:4 f=55mm
這支罕見的UV Nikkor at 55mm是1965年所發表的,她也能用於一般攝影。在'80年代,被UV-Nikkor 105mm f/4.0s所取代。這兩支都是Nikkor特殊用途的鏡頭,這要是拍攝肉眼不可見的UV光譜。
==================================================================================
[Nikkor 50mm f/1.2s]

罕見的Nikkor 50mm f/1.2s搭載在Nikon F3/T經典紀念SLR上。
==================================================================================
[Nikkor 50mm f/1.4s]

首批香檳色Nikon F3/T同時搭配Nikkor 50mm f/1.4s。請注意,這批F3機身序號與鏡頭序號是一致的。
==================================================================================
[NASA特別版]

這是真正罕見的鏡頭!這是為了搭載NASA專屬Nikon FTn機身而改裝的non-Ai Nikkor-S Auto 1:1.2 f=55mm大光圈鏡頭,NASA專用仕樣。
==================================================================================
[Nikkor 50mm f/1.4s]

Nikon FM2n千禧年(龍年)紀念機身的附屬鏡頭Nikkor 50mm f/1.4s。鏡頭的序號與Nikon FM2N機身序號是一致的。
==================================================================================
[Nikkor 50mm f/1.4s]

Nikon FA GOLD紀念版機身搭載著附屬的鍍金Nikkor 50mm f/1.4s鏡頭(1984年,同時奪得歐洲相機年度大獎與日本大獎殊榮)。
==================================================================================
[Nippon Kogaku Nikkorex AUTO 35]

Nippon Kogaku Nikkorex AUTO 35上面搭載著一個Nikkor-H 1:2 f=48mm標準鏡。
請注意,這鏡頭是無法進行交換的,是固定的。
==================================================================================
[EL-Nikkor 50mm f/1.4]

EL-Nikkor也有50mm鏡頭的命名,但這鏡頭並不是一個35mm規格的攝影用鏡頭。她主要的用途是放大或是翻拍。Nikon在EL-Nikkor鏡群中還有另一個光圈更大的標準鏡頭。
==================================================================================
[Nikkor 50mm f/1.4s]

樣本機身的附屬鏡頭。鏡頭上面的序號與機身上的序號會是一致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