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Ref.]那段光輝的日子!Nikon Nikkor標準鏡介紹_05

[NIKKOR f/1:1.2 55mm - Nikon F系統極富傳奇色彩的首支大光圈標準鏡]
作者:Nico van Dijk, the Netherlands Friday, 1 September 2006

No part of this tex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lated in any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publisher.
All pictures were made by the author. Nikon and Nikkor are registered trade names of Nikon Corporation, Tokyo, Japan.


[背景與歷史]
Nikkor f/1.2/55 mm做為Nikon F系列相機的第一支標準鏡,她是Nikkor f/1.4/5.8cm(由1959/10到1962/01約生產了39000支)的後繼鏡頭。Nikkor f/1.2/55 mm發表時間是1965年12月,然而她的研發工作1960年代初就已經展開了。

上面第一張照片是刊載於Joseph D. Cooper的Nikon F Nikkormat手冊上(Amphoto 1962年),這很可能是一隻原型試做鏡(序號:#970103)。

Nikkor f/1.2/55 mm的最後版本停產於1978年4月,雖然直到1979年她才從價格列表中除名。她的後繼者是Nikkor 1.2/50 mm。更多關於原型試做鏡的資料,稍後會有詳細說明。但原型鏡從未在商店、專賣店、甚至展場上看過,甚至在東京的JCII博物館也沒有看過。因此,原型鏡的一些技術指標都是基於推測而寫下的。因為日本的Nikon沒有諮詢部門,也沒有公關負責人可以進行諮詢,所以關於Nikkor f/1.2/55 mm的生產訊息都是來自前面那本手冊裡,由作者所蒐集的情報。細節後述。這張原型鏡的照片是摘自前述Joseph D. Cooper的Nikon F Nikkormat手冊。



這是市面上見過序號最早的鏡頭,她的序號開始自#970111,而這張照片中的鏡頭正是第10支產出的鏡頭。下面的光學結構是摘自前述的手冊中,除了小幅修正之外,這個光學結構在她整個生產週期中並沒有變更過。小幅修正的鏡頭的序號分別開始於#220001與#350011。


Technical data(針對大多數types,原型鏡除外)
Focal length: 55 mm.
Apertures: 1.2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Picture angle: 43 degrees diagonal; 36 degrees
horizontal; 24 degrees vertical
Distance: 0.6 metre/2 feet - infinity. Note:- 0.5 metre/1.64 feet (types V and VI only)
Image size at min. distance: 21.6 x 32.4 mm.
Lens construction: 7 elements in 5 groups
Optical formula: changed 2 times (see text)
Dimensions: diameter: 73.5 mm.; length: 58.3mm.; filter ring-mount: 49.5 mm. (types II-IV) diameter: 72 mm.; length: 61 mm.; filter ring-mount: 49.5 mm. (types V and VI)
Coating: first Nikkor wit h single coating on all lens-to-air-surfaces: from 1972 a multi-layer coating was used.
Attachment size: screw-in diameter: 52 mm. (pitch = 0.75 mm.)
Filter size and lens hood: 52 mm.; HS-3, HS-7, HN-6, HR-2
Serial numbering: on all types a 6-digit number preceded by No. (types II and III only)
Weight: Approx. 420 Gramm


承上所述,這隻鏡頭的光學結構採用的是高斯結構(Gaussian construction),由鏡頭前方依次算起,第二、第三片透鏡及第四、第五片透鏡是自成一群。只有鏡尾的一枚透鏡是雙凸透鏡,其他的全部都是凸透鏡或是凹透鏡。在光圈葉片兩側各是一面凹透鏡並相對著,而其兩側則是由凸透鏡所包圍。高斯結構(Gaussian construction)是經常被用於焦距50-55mm的大光圈鏡頭設計上,而這結構的發明者是德國科學家Karl F. Gauss (1777-1855)。早期生產鏡頭所使用的鏡片都是單層鍍膜,Nikon所推出S.C版本(序號由#250011開始)是率先於"空氣與鏡片界面"採用多層鍍膜。其他的Nikkor,如:1.4/35mm、2/28mm也在同一年改用相同的鍍膜技術。

===================================================================================================
[序號]
Nikon的產品序號意義是出了名的難懂,整個系統都沒有邏輯可循。為什麼Nkion給了這隻鏡頭的生產序號是由970XXX開始,這一直是個謎。第二版銷售版(Type III)的序號卻由#184711開始。而且許多已經打上編號(#230000-240000)的光圈環流落到修理工手上,作者手邊至少有20只編號在這個範圍裡的光圈環。

目前尚未發現序號在#216,000-219,999的Type III鏡頭。而光學結構修正的版本序號開始於#220001,這讓我們相信前述的編號範圍內的鏡頭應該是不存在。

第二次修正與最後一次修正都是接續著,序號由#350011開始,這往後的序號裡,就我們所知,沒有存在任何跳號的情形。。鑑於序號的紀錄,我們估算了所有的Type與版本,可信的生產總數應該在175000支左右。

===================================================================================================
[類型與版本]

Type I (prototype)
這可能是Nikon工程師在1959年Nikon F SLR系統發佈時,開始研發的試作品。在過去的日子,要設計、製作生產一顆焦距在50-60mm的大光圈鏡頭是很困難的。她是典型的高斯結構,其後鏡組的鏡片是較大的,而且會深入相機內部較深,這樣會阻礙反光鏡的運動。在Amphoto出版的手冊中,如前所述,這張照片是原型鏡的可能性極高。原型鏡是全金屬鏡身,濾鏡尺寸是62mm,鏡頭的資訊銘刻在濾鏡鉻環內側。光圈環上是有菱紋,同時帶有三角形的光圈連動叉。序號範圍是由970001或是970101到970110,不過這序號裡的鏡頭從未露過面。



Type II
Type II開始量產於1965年中旬,在1965年12月發表。 全黑的金屬鏡筒上的對焦環與光圈環(三角形的光圈連動叉)中間夾有一個5mm寬的鉻環。這隻鏡頭是由5隻螺絲所組裝,其中三隻位於鏡尾。將鏡尾底板拆除後,卸下邊上的一個小螺絲後,逆時針旋轉就能將光圈環取下。因為光圈環是用旋轉方式擰上,所以無法替換成後來發表的Ai-光圈環。有些是用者就乾脆將就的光圈環車掉一部份,讓這鏡頭能夠使用於Nikon Ai-SLR上。最先的2000支鏡頭上,光圈環上並沒有凹槽(在突起菱紋與光圈連動叉間)同時突起菱紋上直條紋路也較多;其他的鏡頭保有突起菱紋但沒有凹槽。鏡頭的資料:"NIKKOR-S Auto 1:1.2 f=5 5 mm Nippon Kogaku Japan No. xxxxxx"是以白色字母銘刻在黑色鏡筒最前緣的濾鏡接環(52mm)外側。對焦距離尺上feet是以黃色標示,m則是以白色標示。

光圈刻度:f/16 (藍色), f/11 (黃色), 8 (粉紅), 5.6 (白色), 2.8, 2, 1.2 都是白色。重量大約是421克。序號開始於970111並一直延續到約986000,就作者所知,最遠的序號到達985380。這個版本於1967年被type III取代,2年總產量約15300支。




Type III
這個版本於1967年11月發表。
乍看之下沒有什麼變化,但在鬆開光圈環側邊的一對螺絲後,光圈環便可以被卸下。這意味著從這版本起已經可以適用於Ai-連動系統。另一項改變就是鉻環寬度變為5mm。鏡筒上的字型比type II稍小一點,所有type III的鏡頭都是以螺絲組裝。序號則是開始在一個難以理解的編號-No.184711。

大約由#193000開始,鏡尾底板由原先的3支螺絲改為5支螺絲。並沒有發現任何序號在216000到219999之間的鏡頭在市面上流通。已知最後使用"Nippon Kogaku Japan"的銘刻文的序號是#215731。所有的鏡頭序號大於220001(1971年8月後產出)的銘刻文改以"Nikon",序號前的"No."字樣被取消。在其1972年中旬停產前,Nikon修正過鏡頭字體以及光學結構。經與工廠確認,已知最後的鏡頭序號為:240533。因此,這個版本在5年之間的總產量大約是51500支。然而,因為修復緣由,序號23000-240000的環流落分散到修理工手中。




Type IV
這個版本發表於1972年10月,外觀看起來與type III十分相像,但是名稱中多了"Nikkor SC"字樣,其中,C指的正是多層鍍膜技術。這個鏡頭有著琥珀色的鍍膜。在名稱環上可以發現"Nikon"與序號,但是序號前面沒有"No."字樣。鉻環寬度由5mm改為6mm。整鏡皆以螺絲組裝,序號由260001(1973年6月)開始該用十字螺絲組裝,鏡尾底板仍是維持5支螺絲。
這個版本的鏡頭序號由250001開始,最終序號確認是300556。



Type V
這個版本是1976年4月量產,整個鏡筒都是重新設計過的。
原本對焦環上的菱邊紋路改以黑色橡膠橡膠顆粒取代。稍微修正光學結構,讓最近對焦距離改至50cm(原本是60cm)。整鏡重量是415公克。鏡頭前方的銘文是:NIKKOR 55 mm 1:1.2 xxxxx Nikon,白色、字體等大,鏡頭直徑72mm,長度61mm。序號由350001開始,最後確認序號為385347,總生產量約35000支。這版本許多鏡頭販售時是搭載一般的光圈環出售。少數的鏡頭是預約安裝AI(AI = aperture indexing)光圈環出售的,這些鏡頭就能夠使用於1977年7月Nikon發表的AI連動的SLR。



TYPE VI
這個版本與版本V是一樣的,但有搭載1977年7月發表的AI-光圈環。新的光圈環上有兩列光圈資訊,ADR那列全是白色字形。前面提到的所有版本鏡頭都可以在鏡身上找到"lens made in Japan"的白色字樣,在這版本最後一批次中改為黑色的"made in Japan",該批次同時附有鏡尾蓋。重量約是410公克。這支了不起的鏡頭停產於1978年4月,序號由400001開始,最終已知序號423800,總產量約是23800支。


在那個只有鉛筆與設計圖的年代,Nikon設計師憑著自身的能力製作出這樣一支經典的鏡頭,實在讓人敬佩。這鏡頭總計所有版本在12.5年間累積總產量約是175600支鏡頭,產量由最初800(支/月)開始提升至停產前的1800(支/月)鏡頭。在1981年9月AI-S規格發表後,所有版本II - V的鏡頭都被轉換成AI規格。


===================================================================================================
[特別版本]

NASA特殊版
NASA大約修改了18支鏡頭轉為NASA專用版本。這些鏡頭前端的銘文是黑色的,而且幾乎看不清。(沒有上油漆?)推測她的序號是由8000100開始(7位數!),有製作一些模型供作展覽使用。因為量小所以十分罕見,尤其是,有可能有幾顆鏡頭還被留在月球上!也有人說,還存在其他由TYPE VI修改的NASA版本。



Oscillo Nikkor-O
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Nikkor鏡頭,乍看之下規格與外型都與一般鏡頭相似,但其用途與設計則是明顯不同。Nikkor-O生產於1970年代,她也稱做CRT鏡頭(CRT=陰極射線管,就是映像管)。其主要目的就是由映像管上拍下圖像,做為磷光體的矯正使用。最佳工作光圈是f/4與f/5.6。使用倒接環可以變成放大被率達5倍之多的放大鏡頭。如果對焦在無限遠處,最大光圈是f/1.2。但視角以及最大光圈會隨著對焦過程而改變,一般固定焦距的情形下最大有效光圈是f/1.4。總產量是未知數,序號由7xxxxx與8xxxxx(6位數)開始。後期版本在鏡頭前端銘文中加綴紅色字"M =1/5"。

鏡頭特色:
1.鏡頭前端與中段都有黑色塗裝,光學結構是8枚6群。
2.最大光圈在對焦無限遠處是f/1.2,固定焦距下是f/1.4。最小光圈是f/11。沒有對焦環,固定對焦距離是110mm。
3.13枚光圈葉片。
4.萊卡接口,39mm。
5.重量約260公克。
6.鏡頭銘文在濾鏡環內側:NIKKOR-O 1:1.2 f=55 mm Nippon Kogaku Japan No. xxxxxx。
7.序號#8xxxxx開始的鏡頭,在銘文加綴紅色字"M=1/5"。

===================================================================================================
[遮光罩]

Nikon替這一系列的鏡頭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遮光罩,起初的遮光罩並沒有專屬名稱與商品編號。在遮光罩的邊上你可以找到"55/1.2 F Nikkor Japan"的字樣,他有兩個突出的栓可以裝在鏡頭前方的52mm濾鏡環上,遮光罩外觀最大直徑是77mm。後來,相同的遮光罩被命名為HS-3,接口改為螺旋方式的產品命名為NH-6。專屬於TYPE V & TYPE VI的遮光罩則是HS-7,最後發表的橡膠遮光罩,命名為HR-2。我要提醒一下,遮光罩是需要單獨購買的,Nikon在標準鏡上從沒有贈送過遮光罩。





[盒子、鏡頭蓋]
Nikon從未裸裝販售過它的商品,相機與鏡頭都是放在一個堅固的箱子理出售。第一隻SLR的鏡頭是放在一個叫做"泡泡"的容器裡出售,泡泡底部是一個有機身卡口的塑膠底板,上端是透明的罩子,印有Nikon的標誌。之後"Nikon"就改為"Nikkor"。為了避免運送過程中的碰撞,在頂部裝有橡膠防撞塊。


(Hsuzero:這是Zeiss的照片,不是Nikon的,不過,所謂"泡泡"就是長這附德行。)

箱子本身是金黃色的,每一面都有"F"字樣,與文字"Nikkor-Auto 55mm F: 1.2"。開始使用箱子與泡泡的鏡頭是序號9開頭的TYPE II版本。TYPE III(序號由184711開始)的新鏡頭則是採用發泡塑膠,從中剖開,內置鏡頭(接近現在的方式)。箱子上除了前面說到的文字,Nikon也採用她的標誌(見圖)。Nikkor-SC系列的鏡頭(Type IV)外箱上加綴黑色的"C"標誌。

序號3開頭的鏡頭(Type V)外盒更加光滑,是銀色;序號4開頭的鏡頭(Type VI)與前者相同,但,是金色盒子。 所有版本的鏡頭都有附上保證卡以及鏡頭規格、景深表等資料。就像你從照片上看到的一樣,這系列鏡頭的鏡頭蓋是不斷在改進的,全部都是由黑色塑膠製成。最初的版本,其鏡尾蓋打印著舊工廠的名稱"Nippon Kogaku KK. Japan",後面版本才改成"Nikon"或是簡單的"N"。這系列鏡頭沒有相現在的標準鏡鏡尾改有白色半透明塑膠替代(Huzero:現在很多都是用白色半透明的鏡尾蓋....整個起毛子就是很差....)。

較舊的鏡頭蓋上有兩個"栓",用來固定在鏡頭前方的濾鏡環的,上面的文字是"Nikkor",稍新版本的文字改為"Nikon"。TYPE V & VI的前蓋的"Nikon"字體則是加上銀色印刷。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