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

[分享]王道を行く NIKON D3!!


_DSF7459_1

入手D3已經一陣子了,年初一直想是否要拍開箱文?但看到友站凡是提及D3相關的文章都"不得善終"。彷彿D3的高身價讓她成為一切的原罪。因為這些小插曲,我認為暫緩較好。

其實,我很喜歡看開箱文。因為一步步地開箱,讓你不需買到那件東西,但對箱子裡有些什麼東西,可以一目了然。如果你有計畫購入,那開箱文會是一個很好的訊息參考來源。而更多時候,可以一起與作者分享那種入手的興奮的情緒。但是,也有些伙伴卻認為拍開箱文只是在炫耀"口袋深度"罷了。也因為這樣的聲音出現,埋沒了很多精彩的開箱文。這些問題讓我思考了好久,如何讓拍開箱文不要淪為炫耀文?如何讓我的這些訊息分享給需要的伙伴?

別人的想法我是改變不了,但我的手法是可以改變。

我還是決定繼續拍開箱文,但是,我要改變手法:用商品攝影的角度來拍。不再是純粹開箱拍照,我想展示的是物體的"美感";除了分享我的使用心得,同時也考驗本身對商品的拍攝能力。這是年初入手D3後,讓我發現的第一個新感受。

因為改變拍攝方式,不再單是搶先在第一時間拍攝開箱;我想更重要的是分享一些使用心得,"分享"才是重中之重。除了照片之外,文字也是主角。

原先預計在D3入手滿100日PO這文章,因為工作而延遲了;一直拖到今天。


OK,廢話太多了,先來看一些照片。

充滿誘惑力&神秘感的金黃色箱子!
_DSF7454_1
就是這個箱子,讓我透支了去年所有積蓄與明年的機身預算。金黃色的外包裝,箱子表面有著較深色的線條陪襯,整體感覺很不錯。正上方浮壓的立體D3字型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低調但又不失豪華。這樣的外包裝看起來很有份量,拿在手上也稍有點重量。


D3,王者歸來!
DSCF5742_ok_new_2
D3入手後,一直想如何去構思D3拍攝畫面?我想要張比較有氛圍的照片。最後,我利用上方燈位拍下這張照片。讓D3隱沒於象徵神秘的黑暗背景之中,用閃燈將D3碩大的軍艦部以及肩部快門總成突顯出來,除了突顯D3特徵外,還想要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我會不會有幻想症?)為了調整理想閃燈的燈位,也忙活了好幾個晚上。一直覺得應該很簡單的畫面,卻出奇的難以完成,閃燈學問真大。"Nikon" "D3"字樣與紅色內褲則是由後製作將其提亮,因拍攝時並未由正面補光。嘗試過正面補光,字體、機身細節明顯提升,即使是後製壓低機身曝光,字體的提亮效果也不好,不如直接用後製。


FX!
_DSF6894_1
Nikon DSLR新的片幅規格!等同於135系統的片幅(FF),也就是一般說的全片幅。喜歡Nikon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她的F接口數十年如一日,這對同為Nikon系統的鏡頭通用彈性較大。

個人的感覺FF與APS-C片幅效果是有差異的,先不說什麼散景與立體感,至少,在相同場景與構圖條件下,使用同樣一支鏡頭,拍下來的透視感就是不同。APS-C片幅稍小,為了維持"相同構圖"可能就要後退個幾步,這樣拍出來的透視感與FF拍出來的效果確實是存在著差異。


D3機身正面、背面照
D3 F&B
用這來代替以往繁雜的開箱過程,清楚看見機身正面與背面的設計。(有點像犯人入監獄前的檔案照片)個人相當喜歡Nikon F3以來的機身設計。D3機身設計仍是延請義大利設計師喬治亞羅設計,機身外觀可以看見些許F6的影子。

此次D3的另一個新規格:3" VGA解析度的LCD。精細的畫面(VGA解析度)對於拍攝後的瀏覽是很大的享受。之前我用S3pro拍照時,基本上,reveiw若要看到是否有手震?得經過重重操作、放大;這個過程確實有點掃興。現在D3 VGA的LCD在放大同時,擴大了使用者可視區域,瀏覽起來不再那麼"啊炸"。事實證明,3" VGA規格式很受消費者喜歡的,這由近來幾部DSLR機身都陸續改用3" LCD的動作可以體會。


D3搭載ZF 85mm F1.4
_DSF7473_
不免俗地,來D3搭載鏡頭的畫面。
Nikon原廠的D3定裝照是用Nikon 85mm F1.4,不過我沒這只鏡頭,改用ZF 85mm替代。原先,ZF85如此的體積搭載在S5pro上,不會出現頭重腳輕(S5pro也是鎂鋁機身)的情形。ZF85搭載於D3上,整體配重則更趨穩定,這在較長時間握持下可以有明顯體會。



我來說說D3的一些使用心得。

手感十足,Grip與手掌貼合度好:
我第一次抓持D3的感覺,就是重量與出奇好的貼手。雖然是超過1kg的大塊頭,但拍攝中握持是相當舒服的。相反地,S5pro雖然比較輕,但是拍攝握持上還是稍有不足、不夠飽滿。BUT,D3再怎麼好握持、再怎麼符合人體工學,當單肩背負時,肩膀可是會很明顯的感受她的重量。真的很重。


耐用性:
D3的重量與她的結構相關,全金屬機身講求的就是耐用性。自從用過S5pro的金屬機身後,我就有了金屬機身情節。D3的諸多設計也能看出Nikon對這部旗艦的用心與期望,當然,"堅固耐用"並不是像YoutuBe上拿來砸核桃。大家關心的快門使用數Nikon也做出新設計:30萬次的保證,相信對多數人來說已經是相當足夠。不過機身的靈魂並非單只是快門壽命,CCD/CMOS、電子線路這些也是有壽命極限的。所以,電子化的機身本來就是消耗品。廠商會依照不同價格等級,儘可能去延長商品的使用壽命,而我們消費者應該是去挑選合適的產品等級。D3的耐用性,我可能要長時間使用才知道D3的設計到底是不是真如想像中耐用。


光學系統:
D3碩大的軍艦部是她一大特徵,採用了五菱鏡,提供了明亮的觀景窗也帶來了不小的重量。這個明亮的觀景窗對我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我有一半的鏡頭是MF的手動鏡。明亮的觀景窗可以讓我更輕易的觀察是否合焦。同時,Nikon還貼心的提供了合焦指示燈與合焦方向指示;就是除了原有的合焦燈,未合焦時還告訴你該往哪裡轉?(F6也有這功能)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對焦系統:
D3採用新的AF模組,51點的AF對焦還真夠嗆!平時沒有開啟追蹤對焦時,51點中要切換選擇"對焦點"就足以讓右手大拇指抽筋。所以,基本上我還是選擇11點對焦點,當切換到自動追焦時,讓機身自動切換為51點AF模式。D3 AF系統的升級對我而言並沒有太多驚奇,反而是對D3在低光下的合焦能力感到相當驚訝。D3機身上並沒有合焦輔助燈,但合焦成功率還是足以讓人讚嘆的。


續航力:
D3有2個CF插槽,目前我是餵她兩張8G的CF。可由機身選擇這2張CF的儲存模式:是延伸空間?還是Raw/Jpg分開存的備份策略。這樣的大肚量已經可以滿足我一天的拍攝量。

電力是另一個D3的亮點。依照原廠的數據,D3電池約可拍2200~2300張。實際上我使用的感覺也是如此,加上我用MF多,省點用預計突破2500張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這樣的記憶體、電力續航讓我短暫旅行只需要帶上備用電池與OTG,而不必帶著備用CF與D3所附"巨大"的充電器(嚇死人的大)。


高感光度與低噪訊:
高感光度、低噪訊、FF CMOS這是決定我購入D3的主要動力。D3這塊CMOS的表現真是不錯,對喜歡拍夜景、風景的我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當然D3一個被大家詬病的地方就是像素過低,在我的眼中,除非背照式CMOS的商品化,否則現行的CMOS結構很難兼顧高像素與高感光的性能。而1200萬像素已經足夠我使用,更高的像素對我而言沒有太大意義。

D3的高感光對拍攝夜景相當有幫助,尤其有一些地方不准架腳架。對我這個不喜歡背腳架出門的懶人來說,D3確實大大地拓展我拍夜景的可能性。一般來說,S5pro 在ISO800 1/6手持的情形下就已經很難成功,D3可以拉高ISO讓快門回到1/30(或更快),而畫質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甚至是滿意的程度。(當然有時還是需要腳架支援)


高速連拍:
這是另一個我購入D3的動力,原先使用Fuji S3pro/S5pro的共通點就是連拍性能差。雖然我一般的拍攝對象較少使用高速連拍,但對於需要高速連拍的創作時,S5pro就有點力不從心。這成為我尋覓機身的重要指標。

高速連拍除了創作需要,我還另有規劃:將高速連拍應用於HDR。我們知道,HDR一般需要2張或更多不同曝光值的照片來成。如果同一個場景中要連續拍得不同曝光值的相同畫面,腳架是必不可少。但是,很少人會為此特地背上腳架去拍HDR(至少我不會),因此,同單張RAW轉出不同曝光補償照片的方法就相當盛行。當然D3的14bit RAW在這方面也是足以擔綱。

我的想法是利用D3 9fps的連拍加上曝光包圍來捕捉我要的HDR素材,因為連拍夠快,前後相片之間位移有限,這對於HDR合成是有利的。我在阿里山賞櫻的旅行中嘗試我的這個想法,此法確實可行,而且可以得到更大的寬容度的HDR(適用於反差超大的場景)。缺點是,成功率不高,大約只有70%~80%左右。原因是:相機的成像平面偏轉。雖然我能夠控制、減少相機在我連拍過程中上下左右的偏移,但是我無法察覺相機成像平面的角度偏轉。成像平面角度偏轉會造成部分圖像變形,場景中有"樹葉"或"精細紋路的物體"時最為明顯。變形的圖像在HDR合成中會出現殘影,導致最終畫面效果不佳。


FX與DX合用,解除FF鏡頭的封印:
我的鏡頭中,除老婆專用的三顆DX鏡與D70 kit鏡是數位專用之外,全部都是FF鏡頭。早期我很單純的想法,只是想取巧,利用APS-C片幅搭配FF鏡頭中描寫力最好的中央部位獲得更好的畫質。現在想法轉變,計畫前進F6或是FF DSLR,便以FF鏡頭為主要考量指標。

去年覺得F6價格已經很不錯,打算涉足底片世界時,D3"蹦地"突然出現。因為有"打算買F6的念頭"加溫,我D3才會入手的這麼快。想入手FF(D3)的一個想法:將FF與APS-C混搭,一個鏡頭就能夠呈現不同的焦段。(很賊吧)但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失敗的。因為S5pro給出的只是視角縮減的畫面,並未有我想像中的效果(望遠放大)。更重要的是:S5pro建立起來的焦段與視角關係,完全被D3打亂。這部分目前我還在適應。


D3沒有內建閃燈:
"什麼? D3沒有內建閃燈? 我還沒有小花模式咧!" 嗯,先不要急著"譙"我,我知道我的這個標題很沒常識。但是,實際使用上,我認為D3沒有內建機頂閃燈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困擾我。

一般我以S5pro進行拍攝時(尤其拍些小東西),會搭配2支SB800進行補光。因為補光方向不同,我可以用S5pro的內建閃燈進行閃燈指令遙控,我的2支SB800可以發揮最大效用。但是D3就不行了。為了塞進碩大的五菱鏡,犧牲了內建閃燈的空間。這意味著,我的D3上要嘛就站一支SB800,要嘛就用SC-28延長線。

D3上站一支SB800,那個重量就會很可觀。而SC-28延長線的使用,意味著要準備一支小腳架給主燈SB800站(因為我摔過一次閃燈)。當然我也能買SU-800來控制,不過貴森森的,不如再買一支SB800。所以,以應用角度來看,S5pro(或D200/D300)等級的機身內建閃燈做為指令遙控其他閃燈,是比較實惠的。如果D3也能有內建閃燈那該多好?(如果D3接了SB400能夠進行指令控制,這樣我也能接受。)


拍攝節奏好:
S5pro等級的機身拍攝節奏我認為已經相當不錯。半按快門、合焦、反光板升起、快門開閉、降下反光板這些動作一氣呵成。唯獨S5pro的反光板震動稍大了些,第一次使用還被其震動嚇到(剛從S3pro轉過來時),這對手持低快門的成功率會有影響。D3在這方面延續著旗艦優良的傳統,拍攝節奏相當不錯,反光板落下的震動也掌握得宜(雖然無法像RF一樣輕盈)。忘記是那本雜誌說道:D3就像是攝影師神經的延續。那種眼到、D3到的感覺確實會讓人著迷,往往會讓我有想多拍幾張的衝動。


D3其他的感受:
1.太顯眼,體積大,掛在身上太招搖。所以,外出拍照總是收收拿拿的。
2.防潮箱住不下,需要升級。原有的背包有放不下(D3掛鏡頭狀態),得升級背包。
3.AF移焦調整,相當實用(剛好解決我105/F2 DC的症頭)。

整體來說,D3的製作水準已經大大滿足、超越我的需求,同時價格也是遠高出我的預算。不需再以D3的身價去衡量值不值得入手,我想,應該討論"打算拿D3來拍什麼"?這樣會比較客觀。如果"你口袋夠深"或是"跟我一樣頭殼壞去",D3將是值得入手的一部好機器。握著D3享受這種腎上腺素激增、擴大你所有感官的感覺,或許會拍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作品。


最後再來一張D3的玉照。
_DSF7399_1
D3從上方俯拍的感覺也是很美:肩部的LCD亮著藍綠色的冷光,映襯著金屬機身與鏡身散發出來的金屬質感。



D3的試拍sample部分,就省略了。我以最近的一些隨手拍的照片來替代吧。







下面是幾張手持夜景,可以看出D3高ISO純淨在夜拍的出色表現。








The END.

沒有留言: